国内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,伟测科技借势登陆科创板
国内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,伟测科技借势登陆科创板
#集成电路第三方测试加速集聚 伟测科技趁势登陆科创板#据悉,半导体企业已经进入“寒冬”,但一些细分行业正在重组市场结构,提高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,这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增长机会。
据了解,国内第三方测试集成电路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,但2021年测试需求已经达到300亿元。目前珠三角、长三角都盯上了这个市场,希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。其中,伟测科技拟在科技创新板上市,10月17日完成认购。18日上午公布中签率0.037%,股票代码688372。该股发行价为每股61.49元,对应市值53.63亿元。
新兴产业萌芽
对于国内市场来说,第三方检测还是一个新兴行业。目前行业龙头已经陆续上市,为的就是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来扩大工厂。通过本次IPO,伟测科技拟融资6.12亿元,主要用于无锡工厂产能扩张,大部分资金将用于购买生产线设备。
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,上市融资是试水企业的普遍需求。在此之前,复旦微电子(84.250,5.24,6.63%)旗下的华凌于今年年中申请在北交所上市,拟募资8亿元;阳芯片(33.450,-0.83,-2.42%)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,通过IPO融资5.36亿元,2021年11月通过定向增发融资13.6亿元。相关数据显示,高投入、重资产是检测行业的主要特点。
根据招股书披露,伟测已在上海浦东、无锡新加坡工业园、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布局。公司于2016年由多位封测行业的“老兵”发起成立,其中董事长皮文生拥有丰富的日月光和江苏长电科技(21.810,-0.30,-1.36%)经验。IPO前,主要核心技术人员合资成立的芯测半导体是威测的控股股东,持股41.33%。
第三方测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。
根据Ittbank的统计,目前全国独立第三方检测企业不超过100家,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。目前行业内的龙头公司,如力扬芯片、伟测芯片、华凌股份等,规模都不大,但增长很快。
对比2021年的经营状况,力扬、华凌、伟测的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.91亿元、2.84亿元、4.93亿元,而台湾省晶元电子的年营收已达75.05亿元。尽管如此,伟测在成立之初还是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速度。根据上市规则披露的2019年至2021年财报,公司年收入从7793万元增加到4.93亿元,净利润从1127.8万元增加到1.32亿元,总资产从3.37亿元增加到15.69亿元。
伟测科技表示,业务范围已经能够覆盖先进工艺和主流产品,如CPU、MCU、FPGA、SoC、RF芯片、存储芯片、传感器芯片、功率芯片等。,以及6 nm到14 nm的先进工艺和28 nm以上的成熟工艺。目前国内已有2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客户。
以高投入、重资产为特点。
上市公司能否引领行业实现市场突破和技术突破?这是目前市场上关于集成电路板的普遍疑问,其中包含着殷切的期望。在这种预期下,无论是设备投资、R&D投资还是人才招聘,都是伟测所在的检测行业的关键问题。
在设备投入上,国内检测厂商还是需要采购国外设备。美国的Teradyne和日本的Advantest,单机进口价格往往几十万美元。目前,伟测仍然主要从日本、美国和韩国进口设备,主要包括试验机、探针台和分选机。
上述采购会导致检测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比例高,折旧高。然而,采用更加多样化和先进的设备是第三方测试服务提供商的主要优势,这不同于IDM和集成封装测试制造商。所以需要持续投入。
在R&D投资方面,伟测也需要自主研发测试技术。目前,威测需要突破不同类型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的测试技术难点,制定具体的测试方案,升级完善各种基础测试技术和测试硬件。与国际行业领袖相比,伟测等新领袖显然需要更高比例的研发支出。2019年至2021年,微策的R&D费用占营收的9.7%至17.16%,而华凌的占比高达15.21%至33.94%。相比之下,台湾省晶元电子的R&D费用仅占3.56%至4.15%。
除了以上主要影响公司运营的因素,人才密集度也会影响测试服务商的长期成败。根据伟测的招股书,目前公司仅确定平行文生、文、、刘坤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。值得注意的是,微策科技对本次IPO进行了战略配售。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将参与相关资产管理计划,本次公开发行认购总数不超过10%,规模不超过1.76亿元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,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。